外交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
——外交部领事司负责人谈从黎巴嫩撤侨
7月25日,外交部领事司负责人就从黎巴嫩撤侨接受记者采访,内容如下:
问:中国政府自黎巴嫩撤离侨民的行动已近尾声,您对这次撤侨行动的特点有何评价?
答:黎巴嫩撤侨是继所罗门群岛、东帝汶包机撤侨后,中国政府今年又一次重大撤侨行动。与前两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危险性高。以军在黎境内持续轰炸,给撤侨行动带来安全威胁。其次,组织难度大。在黎中资公司和侨民虽然人数不多,但居住分散,且在战乱期间很难集中。第三,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依靠外部帮助。从各国撤侨行动看,我行动早,动作快,效果好,切实保障了我侨胞的人身安全。
问:您刚才提到今年已成功地实施了三次重大撤侨行动。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地方需要撤侨?这些撤侨行动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全球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出境人数急剧增多使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遭遇危险和困难的几率大大上升。2005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共处理了近三万起领事保护案件,撤侨属于这些案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重大行动。这些行动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对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关国家发生动乱或冲突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事态发展,要求外交部及有关驻外使领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我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为政府更好地为海外公民提供服务与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广交朋友,积累了深厚的外交资源,为我们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应急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高效的运行保障。
第五,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外交队伍是我们工作的力量源泉。
问:我们注意到前两次从所罗门群岛和东帝汶撤侨都是采用了政府派出包机的形式。此次从黎巴嫩撤侨为何没有派出包机?有关撤侨的费用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答:撤侨行动采用何种具体形式要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当地安全局势、出入境通道情况、交通工具选择余地、当地中国公民分布状况等等。你提到的所罗门群岛已有过两次撤侨,其中2000年的第一次就是利用了我远洋船舶。情况不同,方式也会不一样。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撤侨时政府提供的交通工具是不向个人收取费用的。虽然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在撤侨时有向个人收费的做法,但我们在撤侨实践中还没有这样做。此次把我侨胞从战火中撤出黎巴嫩,驻黎使馆也没有向侨胞收取分文费用。需要强调的是,以黎冲突爆发后,黎机场很快被炸毁,我们只能租车从陆路把侨民撤到叙利亚。中国驻黎使馆的工作人员是冒着炮火,身着防弹衣四处奔走,付出高额费用才联系到愿意运送我侨胞前往叙利亚的车辆。使馆的参赞等外交官护送有关人员到黎叙边境后,转身又返回使馆坚守岗位,继续为国家效力。在局势进一步恶化,陆路安全已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使馆留守组和驻塞浦路斯、希腊使馆多方联系,终于成功组织22名侨胞搭乘希腊政府的撤侨专船从海上撤至塞浦路斯。目前以黎战乱未平,留守组还将为维护尚留在当地的侨胞的安全和利益而尽职尽责。
此外,对于从陆路撤至叙利亚的侨胞,我驻叙使馆在办理出入境手续、代订旅馆和机票等方面尽全力提供协助。按照国际上一般做法,撤侨至第三国后所发生的交通、住宿费用均由个人承担。我驻叙使馆在协助侨胞撤离过程中未收取任何费用。
问: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还在持续。请问目前在黎中国公民的情况怎样?已经有多少侨胞在政府的协助下离开?留下的侨胞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愿撤离?外交部将如何为他们提供协助?
答:7月12日,黎以冲突以来,外交部和驻黎巴嫩、叙利亚、塞浦路斯等使馆密切配合,分批安全撤离大部分在黎中国公民共计170人,其中包括37名香港同胞,并协助安排他们尽快回国,基本完成了撤侨任务。据驻黎使馆掌握的情况,目前还有数十名中国公民选择留在黎巴嫩。这些人员中有些是居住于相对安全的地区,未直接受到战火的影响;有些是与当地人组成了家庭,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人;有些是受雇于当地人士,不便轻易抛弃自己的工作;等等。我也愿利用这一机会呼吁所有中国公民主动向驻黎使馆提供自己的联络方式,以便使馆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协助他们。现在留守在中国驻黎使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很少了。但包括中国驻黎大使在内的所有留守人员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密切关注当地形势发展,并与留在当地的中国公民保持联络,随时准备为他们提供紧急协助。
来源:《人民日报》 ( 2006-07-26 第03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