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川渝调研报告:在协同共生中解码区域经济活力
7月22日至24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调研团队踏浪川渝,在三天紧凑行程中,既见证了数字经济的蝶变新生,也触摸到制造业的匠心脉动,更在政企协同的实践中,解码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从消费意愿数据的发布到产业链协同的探路,从文旅商融合的创新到政企协同的实践,调研成果既见区域经济的活力,更显协会服务的方向。
行程:从数据脉动到产业肌理的深度触摸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的晨雾里,藏着数字经济的觉醒密码。《2025年二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在此发布,120.2点的指数曲线不仅勾勒出市场信心的温度——虽较上季度微降1.2点,却精准呈现“筑底企稳”的韧性,更映照出这座工业园从传统制造基地到数字产业高地的转型轨迹。值得铭记的是,协会与曙光的缘分已延续十五载——从最初的手手相牵到如今的心心相印,汪官蜀副会长此次百忙之中全力支持、全程参与,正是这份深厚情谊的最佳注脚。他笑言:“十五年不是终点,而是数字共生的新起点”,一句话道尽协会与产业园区唇齿相依的生态真谛。期间,团队同步完成国务院国资委“揭榜挂帅”课题问卷调查及初步分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定提供了一手依据。
从重庆的数字浪潮转向宜宾的实业厚土,五粮液集团的生产车间里,藏着制造业“小巨人”的成长哲学。在这里,每一粒高粱的发酵都遵循着百年工艺,每一滴原酒的酿造都凝结着极致追求。调研团队深刻体会到:所谓“小巨人”,从来不是规模的简单叠加,而是像五粮液这样,把工匠精神刻进产业链的每一环,让传统产业在坚守中焕发新生。这种“守正创新”的发展逻辑,恰是中小企业破局成长的范本。双方就中小企业产业链配套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为会员企业打开了对接龙头资源的窗口。
南溪区的座谈会上,区委书记瞿进脱稿描绘的“宜宾东门户、南溪醉宜宾”蓝图,与任兴磊会长提炼的“红色之城、生态之城、产业之城、浪漫之城、运动之城、教育之城”六城印象形成奇妙共鸣。从“半城学子满城香”的人文底蕴到“宜想无限、锂想成真”的产业雄心,这座城市用清晰的发展脉络证明:区域经济的活力,往往藏在政府服务的精度与产业布局的深度里。
宜宾文旅商融合的实践更令人眼前一亮。古码头变身“时光市集”,老酒坊成为沉浸体验馆,万象城则以“文化+商业”的混搭出圈——竹编非遗装置成打卡地标,“酒都生活节”用AR技术串联起明清酒坊与现代消费,三分钟步行可达的景区联票,让商业流量与文旅客流形成闭环。这种“老产业新表达”的智慧,为中小企业打开了跨界融合的想象空间。调研中还与宜宾市领导围绕商业服务业升级、文旅商融合路径展开深入座谈,进一步明确了协会助力区域产业创新的发力点。
启示:从协同效能到服务升级的价值重构
川渝之行最深刻的启示,莫过于对“协同”二字的重新认知。重庆民建沙坪坝区委座谈会上,政企学三方围坐论道,半小时便梳理出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痛点、四项对策;宜宾市领导对接工作时,提前三天就发来需求清单,将“精准服务”四个字落到实处。这种“政府搭台、协会牵线、企业唱戏”的高效模式,印证了一个真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单兵突进,而是生态共生。
对协会而言,会员企业的全程参与,与会员企业的陪伴成长,更像一面镜子。它照见:会员服务不是简单的“你提我办”,而是要像老中医把脉那样,既懂企业的“症状”,更懂发展的“根脉”。部分会员在调研过程中主动推荐新伙伴加入,正是这种服务温度催生的良性循环——当协会成为企业成长的“赋能者”而非“管理者”,自然能形成“服务-认可-反哺”的生态闭环。
五粮液的参观经历则给出另一重启示:大企业的“大”,不在于体量而在于格局。其开放供应链、共享技术平台的做法,打破了“大企业与小企业零和博弈”的固有认知。这提醒我们:服务中小企业不能只盯着“小”,更要链接“大”,让协会成为产业链资源的“转换器”,让小巨人也能站上大舞台。
行动:从调研成果到生态构建的路径深化
站在川渝大地回望,调研的价值早已超越行程本身。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协会工作的“面子”是走出去的行动力,“里子”是沉下来的服务力。下一步,当以“三个转化”落实成果:
其一,将曙光经验转化为服务标准。借鉴十五年合作的信任密码,建立“会员成长档案”,对新老会员实施差异化服务,让“手牵手”的温度延续,“心贴心”的深度拓展。同时将消费意愿报告的数据分析能力转化为会员企业的市场导航工具,助力精准决策。
其二,将五粮液精神转化为赋能动能。联合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赋能计划”,既推广“小巨人”的专精特新经验,也搭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对接桥梁,让匠心精神遍地开花。
其三,将川渝效能转化为协同机制。建立“调研-反馈-落地”的闭环流程,像南溪区政府那样精准对接需求,像重庆政企座谈那样高效解决问题,让协会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重点跟进与宜宾市在文旅商融合领域的合作意向,联合设计会员企业赋能方案。
此外,针对部分会员积极推荐新伙伴的良好态势,将完善“以老带新”激励机制,以资源倾斜、荣誉表彰激发会员活力,让生态共生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长江万里东奔,川渝潮涌向前。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成果的收获之旅,更是一场服务理念的革新之旅。当我们带着川渝大地的务实之风、协同之智、创新之勇重新出发,定能让协会的服务根系扎得更深,让中小企业的成长土壤更肥,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写下属于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的精彩注脚。